清明之前是寒食,寒食節是中國最早的傳統節日之一,又有“禁煙節”、“冷節”之稱。因寒食節禁火,不許生火煮食,只能吃備好的熟食、冷食,故而得名。為傳承中華文明,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,結合學部工作安排,國際部于4月7日星期三上午,用加方Club day時間組織了寒食節文化體驗活動。
本次活動由中加方聯合組織,中加高三牟天宇、中加高二隋健揚主持,主要分為三部分:了解寒食節、走進寒食節、品味寒食節。
1. 了解寒食節
中加高一王子睿用流利的英語為大家解釋了寒食節的由來。“二月江南花滿枝,他鄉寒食遠堪悲。貧居往往無煙火,不獨明朝為子推。”傳說春秋時,介子推追隨并輔佐重耳。重耳稱王后,辭官不言祿,隱居避世于介休綿山。晉文公重耳為尋子推出山就封,下令三面燒山,于無火處等侯。子推不出,母子隱跡焚身。后晉文公為悼念他,下令將放火燒山的這一天(后為冬至后一百五十日)禁火寒食,形成寒食節。以此來尊崇介子推忠君愛國,功成身退,淡泊明志的崇高精神。
2. 走進寒食節
“芳洲拾翠暮忘歸,秀野踏青來不定。”寒食節作為我國傳統民俗,也有著獨具特色的風俗活動。寒食節在最初的時候只是禁煙火,吃冷食。在后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、插柳、踏青、秋千、蹴鞠、牽勾、斗雞、放風箏等風俗。為了使同學們親身體驗寒食文化,我們組織了碰雞蛋、踢毽子、放風箏等多種活動方式。同學們也紛紛獻藝,參與活動,體會傳統習俗的魅力。
3. 品味寒食節
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。通過前面的活動同學們已經了解到寒食禁煙火、吃冷食的習俗。中方教師和加方教師親手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冷食讓同學們品味,從另一個層面加深了師生間的感情。
清明祭祀意味著緬懷和傳承,那么寒食踏青則表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向往。乍暖還寒的天氣已經過去,迎面的風都暖和了許多,草色遙看近看都是茵茵翠綠,在這楊柳依依,芳草萋萋的四月天與好友寒食踏青,籍草賞花,真春游樂事。我們的寒食節活動也在和煦融融中圓滿結束了。
傳承傳統文化,致敬千年匠心。我們希望新一代的青少年能夠繼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,增強民族文化自信,真正成長為“中國心·世界人”,再造純正雅厚的中國之風。
招生咨詢電話:
濰坊一中國際部辦公室:0536-7516697